[讀經筆記] 思惟「無常」,可避免貪愛、執著的干擾,清晰地看透一切事物的本質


世尊說明,思惟無常(事物並非恆常不變,而是會隨著因緣而不斷變化),在每個起心動念的當下都思惟無常,有助於斷除貪愛、傲慢、內心的躁動、無明,就如同以火焚燒草木,草木將會燃燒殆盡,沒有餘留。

因為思惟無常時,便不會有貪欲、執著;沒有了貪欲、執著的干擾,就能夠清晰地看透一切事物的本質,清楚明白一切事物的道理,因此沒有憂、悲、苦、惱,沒有愚惑。

因此要思惟無常,在每個起心動念的當下都要思惟無常。



增壹阿含經力品第三十八第 2 經

聞如是:

一時,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。

爾時,世尊告諸比丘:「汝等當思惟無常想,廣布無常想,已思惟、廣布無常想,盡斷欲界愛,色界、無色界愛,亦斷無明、憍慢。

無常想:作無常的觀想。

廣布無常想:在每個起心動念的當下都思惟無常。

欲界:有淫欲和食欲的有情眾生居住的地方。依照三界六道的分類,天道的欲界諸天以下統稱為欲界,欲天的最高天是他化自在天,以下包含人道、阿修羅道、地獄道、餓鬼道、畜生道。


色界:離於淫欲和食欲,身體及宮殿等物質(色)相當殊勝精緻的有情眾生居住的地方。依照三界六道的分類,包含天道的色界十八天。

無色界:超越物質的世界,是沒有感官之欲的渴愛、沒有物質的渴愛,但還有精神的渴愛的有情眾生所處的境界。依照三界六道的分類,包含天道的無色界四天。

猶如以火燒焚草木,永盡無餘,亦無遺跡,此亦如是。

若修無常想,盡斷欲愛、色愛、無色愛,無明、憍慢永無有餘。

所以然者,比丘!當修無常想時,而無欲心;彼以無欲心,便能分別法,思惟其義,無有愁、憂、苦、惱。

分別:分析;辨別。

彼以思惟法義,則無愚惑、錯誤修行。

若見有鬥諍者,彼便作是念:『此諸賢士不修無常想,不廣布無常想,故致此鬥訟耳。

彼以鬥諍,不觀其義;以不觀其義,則有迷惑之心;彼以執此愚惑,而命終入三惡道,餓鬼、畜生、地獄中。』

是故,諸比丘!當修,無常想,廣布無常想,便無瞋恚、愚惑之想,亦能觀法,亦觀其義。

若命終之後,生三善處,生天上、人中、涅槃之道。如是,諸比丘!當作是學。」

爾時,諸比丘聞佛所說,歡喜奉行。



雜阿含經卷十第 270 經

如是我聞:

一時,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。

爾時,世尊告諸比丘:「無常想修習多修習,能斷一切欲愛、色愛、無色愛、掉、慢、無明。

欲愛:欲界眾生(感官之欲)的渴愛。

色愛:(斷除淫欲的)色界眾生的渴愛。

無色愛:(斷除淫欲與物質欲的)無色界眾生的渴愛。

掉:即「掉舉」,內心躁動不安。

慢:傲慢。

譬如田夫,於夏末秋初深耕其地,發荄斷草。

發荄斷草:斬草除根。「荄」讀作「該」,「發荄」是「除根」的意思。

如是,比丘!無常想修習多修習,能斷一切欲愛、色愛、無色愛、掉、慢、無明。

譬如,比丘!如人刈草,手攬其端,舉而抖擻,萎枯悉落,取其長者。

刈:割取。讀作「易」。

如是,比丘!無常想修習多修習,能斷一切欲愛、色愛、無色愛、掉、慢、無明。

譬如菴羅果著樹,猛風搖條,果悉墮落。

菴羅果:芒果。

如是,無常想修習多修習,能斷一切欲愛、色愛、無色愛、掉、慢、無明。

譬如樓閣,中心堅固,眾材所依,攝受不散。

如是,無常想修習多修習,能斷一切欲愛、色愛、無色愛、掉、慢、無明。

譬如一切眾生跡,象跡為大,能攝受故。

如是,無常想修習多修習,能斷一切欲愛、色愛、無色愛、掉、慢、無明。

譬如閻浮提一切諸河,悉趣大海,其大海者,最為第一,悉攝受故。

如是,無常想修習多修習,能斷一切欲愛、色愛、無色愛、掉、慢、無明。

譬如日出,能除一切世間闇冥。

如是,無常想修習多修習,能斷一切欲愛、色愛、無色愛、掉、慢、無明。

譬如轉輪聖王,於諸小王最上、最勝。

如是,無常想修習多修習,能斷一切欲愛、色愛、無色愛、掉、慢、無明。

云何修無常想,修習多修習,能斷一切欲愛、色愛、無色愛、掉、慢、無明?

若比丘於空露地、若林樹間,善正思惟,觀察色無常,受、想、行、識無常。

如是思惟,斷一切欲愛、色愛、無色愛、掉、慢、無明。

所以者何?無常想者,能建立無我想,聖弟子住無我想,心離我慢,順得涅槃。」

佛說是經已,時,諸比丘聞佛所說,歡喜奉行。

延伸閱讀


增壹阿含經力品第三十八第 2 經

雜阿含經卷十第 270 經